-
2016-07
11
國紀平 浩渺南海,水天相接。本是商舟漁船自在穿行的地方,近來卻波詭云譎頗不尋常。 7月12日,所謂南海仲裁案結果即將出爐。圍繞這毫無合法性可言的一紙裁決,一些人籌謀算計、排兵布陣,企圖用它來強化對中國的輿論攻勢,將莫須有的罪名強加給中國;一些人顛倒黑白、借題發揮,期望以此抹黑中國的形象,把“不守法”的帽子扣向真正的受害者?! 》N種急不可耐的喧嘩與躁動,無一例外都打出了國際法的旗號,南海問題的真相卻被有意忽略了——中菲南海爭議究竟源于何處?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實質為何?仲裁案所激起的種種波瀾,又將給南海的和平穩定帶來何種影響? 對于這些問題,7月5日在華盛頓舉辦的“中美智庫對話會”,提供了一個視角——即使是一些來自美國的專家也認為,“中國在南海的權益是歷史上形成的”“歐洲和其他國家的知名法律專家都表示,南海仲裁案整個過程都是非法的,菲律賓單方提起仲裁,違反了國際法”。 看來,有關南海仲裁案并非難以搞清。撥開一些人以國際法為名蓄意在南海上空制造的迷霧,還原真相,對于中國而言,是維護國家領
-
2016-06
16
張海文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海洋法學會秘書長隔著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共有8個海上鄰國。中國的海岸分別與朝鮮和越南兩個國家的海岸相鄰,與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及印度尼西亞共6個國家的海岸相向。截至目前,我國在海域劃界方面僅有的成果是,中國與越南于2000年12月25日簽署的劃分北部灣海上邊界的協定。此外,中國與越南正在開展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劃分的談判。近日,關于我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海域劃界爭端的報道較多,各種意見建議及說法也不絕于耳。有人甚至質疑,我國海疆劃界為什么還幾乎是處于空白狀態?歷經數十年艱苦的外交談判,除了少數地區之外,我國基本上劃定了與14個陸上鄰國之間大部分的陸上分界線。但我國海洋劃界工作才剛剛起步。除了已經劃定中越北部灣海上邊界之外,我國尚未劃定在黃海、東海和南海的與海上鄰國之間的絕大部分海上邊界。其中主要原因是,在1994年之前,依據當時的國際海洋法規則,各沿海國只能主張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和最大寬度并不很確定的大陸架,因此,在當時,
-
2016-05
23
? ? 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受到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保護。然而,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7月12日作出的所謂最終裁決,卻對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予以否定?! ∷^最終裁決認定,“即使中國曾在某種程度上對南海水域的資源享有歷史性權利,這些權利也已經在與《公約》關于專屬經濟區的規定不一致的范圍內歸于消滅”,“中國對‘九段線’內海洋區域的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 v史性權利的形成遠在《公約》產生前,這部法律也多有“歷史”“歷史性”或“歷史上”等表述。在確定一國所享有的海洋權益時,歷史性權利理應被優先考慮。對臨時仲裁庭濫用《公約》的行為,國際法專家紛紛表示質疑并提出批評?! 【C觀國際實踐,各國通過長期實踐取得的歷史性權利復雜多樣。正因如此,在《公約》起草和形成過程中,并未對歷史性權利作出統一規定,也未說要以《公約》規定替代歷史性權利。相反,《公約》將其留待由一般國際法規范,并在《公約》中多處體現對
-
2016-01
01
——關于南海仲裁學術討論會”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于2016年1月9日在京召開了“2016年中國海洋發展戰略高層論壇” (又稱“香山論壇”)——關于南海仲裁學術討論會。來自國家海洋局等相關涉海部門,以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大連海事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海南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 和中國南海研究院等京內外十八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四十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屆論壇。會議就中菲南海仲裁案管轄權裁決結果及其影響,以及維護我國南海權益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會場圖片
-
2013-01
17
編者按:中國海洋發展戰略高層論壇(稱“香山論壇”)是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組織的國內為數不多的以海洋發展戰略為主題的海洋高層論壇,從去年起確定每年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12月28日,來自全國人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外交部以及部隊和高校等單位的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今年的論壇,就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圍繞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組織編撰的《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路線圖》研究報告,結合當前我國海洋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展開了熱烈的研討。與會的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了《中國海洋強國戰略路線圖》,并就海洋安全、海洋經濟、海洋權益、海洋管理及海洋環境保護等議題進行了廣泛、熱烈的討論,提出了很多參考建議。論壇學術氛圍濃烈,真知灼見頻涌?,F刊出專家學者們的部分觀點,以饗讀者。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之國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正確看待海洋權益爭議?黨的十六大提出“實施海洋開發”,十七大提出“發展海洋經濟”,十八大又提出“建設海洋強國”,這
-
2012-06
21
進入21世紀,發展海洋科技成為世界各沿海國家的重要戰略舉措,一些國家和地區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以期為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綜合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1、美國發布《海洋行動計劃》2003年和2004年,皮尤海洋委員會和美國海洋政策委員會先后公布了兩份政策報告:《規劃美國海洋事業的航程》和《21世紀海洋藍圖》,向政府提出200多項有關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和管理水平的建議。對此,美國政府于2004年發布《美國海洋行動計劃》。根據建議,美國今后海洋研究的重點為:海洋變異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海洋健康與人類健康相互關系、海洋資源勘探和可持續利用、防災減災、海洋生態系統、海洋教育、海洋綜合觀測系統等。2、加拿大出臺《海洋發展戰略》加拿大2002年出臺的《加拿大海洋發展戰略》中,“加深對海洋的研究”是重要內容之一。措施包括:廣泛收集海洋資料,提高海洋基礎資料的精度;提高航行用海圖的制作能力;研究全球氣候變化;保護海洋資源;加強海洋科學和技術專家隊伍建設等。2004年,加拿大出臺《加拿大海
-
2011-11
02
亞太經合組織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以下簡稱APEC海洋中心)是我國在APEC第23屆海洋資源保護工作組會議上倡議成立的,得到了APEC各成員的大力支持,作為APEC海洋與漁業合作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寫入APEC第三屆海洋部長《帕拉卡斯宣言》和APEC第二十二屆雙部長會議聯合聲明,這也是上述兩項重要聲明中唯一具體明確的合作機制。作為APEC海洋領域在中國設立的首個海洋合作機制,中心旨在加強APEC成員在海洋政策、經濟、管理和技術等方面交流與合作,提升各成員發展海洋經濟能力,實現亞太地區海洋可持續發展。APEC海洋中心前身是“中美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管理培訓與教育中心”。在過去的6年里,這一中心已經為我國以及東南亞周邊國家開展了多次培訓。美國作為今年APEC東道主,積極參加和支持APEC海洋中心合作,今年9月舉行的APEC海洋中心的首次海洋保護區能力建設培訓班就是在中美共同組織下完成的。APEC海洋中心已成為中美在APEC框架下合作的重要內容和亮點之一。APEC海洋中心將于2011年11
-
2011-07
01
概述“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務院以國函[2011]1號文件批復,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兑巹潯返呐鷱蛯嵤┦俏覈鴧^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志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范圍規劃主體區范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沾化2個沿??h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山東省其他地區作為規劃聯動區。定位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目標到2015年,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陸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率先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
-
2011-06
17
(法制周末采訪張海文副所長撰文)6月10日,越南《DatVietDaily》刊登了一則通告,稱越南6月13日將在其中部海岸附近某海域舉行持續6個小時的實彈演習,并警告各種船只遠離該海域。美聯社評論文章稱,越南此舉的用意是對中國進行“回應”。越、菲在南海問題上的兩面手法近一段時間以來,越南外交部針對中國的表態越來越強硬。據香港《信報》報道,5月26日,越南海上勘探船“平明二號”闖入了中國西沙群島海域,強行進行非法作業,而中國的3艘海監船前往阻止。中越船只在海上對峙了3個小時之后,越南船只被強行驅離。針對此事,5月30日,越南外交部專門高調地召開了記者會,聲稱中國的海監船在南海用武力剪斷了越南船上的探測電纜,譴責中國執法船在南海所謂的武力行為。越南還公開地揚言稱,在南海問題上,越南是不會讓步的,當然也不會退縮。在記者會上,越南外交部暗示,下一步將會派出越南海軍的軍艦為越南石油船護航。并且向中國提出了所謂的警告和賠償要求。而越南軍方更是公開揚言稱,不怕與中國的船艦正面對抗,不惜在南海與中國一戰
-
2011-06
15
張海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海洋法學會秘書長、法學博士近一兩年來,在國際學術界和媒體有關南海爭議的論述中,既有大量支持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觀點,也有一些質疑聲音,認為中國在南海的主張不符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筆者認為,無論從歷史事實、法理依據還是基本常識看,這種質疑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堅實的法理基礎,得到其他國家承認或默認,完全具有國際法效力。一、從歷史事實看,自古以來,中國通過最先發現、利用和實施管轄等歷史過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權利主張是基于大量的有效管轄的歷史事實,完全符合國際法。在近、現代,中國政府多次派遣軍政官員前往南海諸島視察,樹立主權碑,升旗鳴炮;在官方出版的地圖上將南海諸島劃歸中國版圖;批準商人、漁民開發和經營南海諸島;對外國侵犯中國南海諸島及其海域的行為進行外交交涉,行使主權;設立行政機構等實施有效的管理。在南海周邊國家中,僅有中國對南海諸島實施了如此連續、細致和有效的管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