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希臘文明,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只要秉持包容精神,中希文明相互尊重,就不會存在“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中希文明交流互鑒,既可以推動各自文明的創新發展,也能讓兩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創新的未來,是增進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紐帶、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動力。
中國和希臘都是毗鄰大海的古老國家,都有悠久的航海歷史。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都沒有離開過海洋。古希臘海洋文明,是一種綜合了古代東西方文明諸因素之后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對以后地中海地區及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神話傳說及航海技術和手段等方面。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大海孕育并構筑了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依托海洋而誕生的海洋文明浸潤著中華民族海一樣博大寬厚的精神特質。中華民族是人類海洋文明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海洋文明在中華文明的大系統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華文明以大海為紐帶,同其他國家不斷交流互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不同文明只有通過交流互鑒,才能激發其生命活力,才能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海洋日益成為不同文明間開放兼容、交流互鑒的橋梁和紐帶。海納百川是中國文化傳統的精華之一,體現了包容并蓄的美德,這與古希臘哲人所說“和諧會促進正義、美和善”異曲同工。包容、和諧均是海洋文明的精髓,共同建設和諧海洋既是海洋文明的重要體現,也是可持續利用海洋的內在要求。
人海合一是海洋文明的應有之義,是和諧海洋的重要體現,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道。人海合一是指人與海洋應該建立一種和睦的、平等的、協調可持續的新型發展關系。共同建設和諧海洋應當秉持人海合一的理念,在對傳統海洋文明揚棄的基礎上,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善待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環境,讓海洋永遠成為人類可以依賴、可以棲息、可以耕耘的美好家園。倡導建設和諧之海,堅持可持續發展方向,符合人類共同利益的價值觀念。
海洋關乎人類尤其是沿海國家的繁榮與人民的福祉。走向海洋是中希兩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希兩國以文明交流互鑒為理念,不拘形式、不限問題的開展海洋文明交流和對話,增進共識。雙方加強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海洋觀測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科研、海洋執法、海洋政策等領域合作。雙方加強海洋綜合管控,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開發利用海洋,維護保持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共同建設美麗海洋。
中希雙方著眼于海洋文明的創新,通過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為不斷增強海洋文明的優勢提供智力支持。中希兩國在未來的航程中攜手同行,以大海般的胸懷和歷久彌新的智慧,推進文明交流互鑒,讓古老的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綻放出時代的光彩,共同建設和諧海洋。
載于《中國海洋報》2014年8月16日